时间:2017-12-25 浏览量:3311 稿源:综合部
2017年12月23日, 3号线首列车在中国中车宁波产业基地正式下线。这是首次自主“宁波智造”的第一列轨道交通列车,结束浙江本土不能自主生产轨道交通车辆的历史。
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、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褚银良出席并宣布3号线首列车下线,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清和,市政府副秘书长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一平,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(集团公司)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总指挥、董事长尹文德,鄞州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陈国军等领导出席。仪式由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(集团公司)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杨蔚主持。
这款颜值更高、技术更先进、运营更高效、乘客体验更舒适的新型列车,更多的融合宁波文化元素,是践行“名城名都”战略,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新成果,也将会成为宁波城市一道新的风景线。
四大亮点彰显宁波文化
刚下线的3号线列车处处散发着“水韵宁波,魅力甬城,书藏古今,港通天下”的宁波文化底蕴。
亮点1:“前脸”笑口常开
整个列车外观以白、黑色为基础色,采用象征丰收、繁荣的“金穗黄”作为“腰带”和内饰的主色调加以点缀,亮眼又抢镜。
未来,3号线将与宁奉线贯通开往奉化,奉化又是布袋和尚故乡。3号线列车车头部位灵感就源于布袋和尚弥勒佛笑容可掬的形态,取“笑口常开”之意,将弯月般微笑眉眼与嘴型用于列车前大灯与红色尾灯的设计中。“前脸”用金穗黄的轮廓体现弥勒佛脸型与体型,寓意欢乐,具有浓郁的宁波特色。
亮点2:“照明”蓝天白云
走入列车车厢内,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迎面扑来。与1号线、2号线一期列车相比,3号线列车车厢顶部创新性的采用“蓝天白云顶”led照明方案。以后,列车虽在黑暗的隧道里行驶,市民却能时刻享受到光线均匀舒适又赏心悦目的蓝天白云。
亮点3:“内饰”扬帆起航
列车整体内饰采用拱形设计方案,主色调为“金穗黄”。门立柱造型源于“水韵宁波、扬帆起航”的帆船,独特又不失简约大气。车厢内较大面积的采用“金穗黄”,整体风格和谐、亲切又醒目,从空间利用角度来说,车厢立体感更强、更宽敞。
亮点4:“报站”书藏古今
位于车厢门区上方的站点动态地图显示也是亮点多多。在2号线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动态地图,并采用“卷轴”形式播报站点,体现宁波“书藏古今、港通天下”之意。目的地显示器则采用高铁制式led屏,滚动字幕显示,简洁大方。
“宁波智造”助推产业升级
2013年,宁波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落户宁波基地后,曾组装生产了1号线二期部分列车。此次3号线列车首次实现宁波轨道交通车辆装备自主化试制、自主生产,真正实现宁波地铁“宁波造”,是宁波市与中车集团战略合作的新成果,也是宁波深化与央企合作的新开始。
3号线列车各主要系统保持了与1号线、2号线一期车辆基本一致的特点,采用4动2拖6辆编组形式的b型车,列车总长约118米,车体最大宽度约2.9米,高3.8米,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/时,同时还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又舒适。
内装产品本地化是3号线列车的又一大亮点。刚下线的3号线列车,多项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,其中内装产品80%以上是由宁波余姚的浙江大丰实业等本地企业制造,包括列车内部中顶板、侧顶板、门立柱罩、侧墙、扶手栏杆、广告框等。
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是宁波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中的首个开工项目。一期工程从高塘桥至大通桥,共设15座站,全长16.72公里,途经鄞州、江北等地。按照工程筹划安排,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及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正在同步建设,并将贯通运营。3号线计划采购的17辆列车与宁奉城际线的21辆列车将完全相同,共同运行在3号线一期和宁奉城际线上。
深化合作,助推“名城名都”建设
在刚刚闭幕的宁波(北京)投资合作洽谈会上,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郑栅洁发出了“选择了宁波,就是选择了成功,选择了未来”的投资创业邀请。
一直以来,宁波轨道交通秉承发展轨道交通就是发展经济的理念,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同时,积极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本地化进程。宁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(集团公司)党委书记、常务副总指挥、董事长尹文德在致辞中表示,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车成功下线是宁波市对接央企、引进央企与央企合作的又一新成果,对提升装备制造水平、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未来宁波轨道交通将进一步加强包括中国中车在内的央企、行业龙头企业合作,推动更多优质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落户宁波,支持本地企业参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,为宁波建设“名城名都”、推进“中国制造2025”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。
市发改委、市经信委、市交通委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、市国资委以及鄞州区、奉化区、中车株机等有关负责人一同见证3号线首列列车下线。
分享: